句享美味
  • 首页
  • 经典语录
  • 说说文案
  • 名家名篇
  • 语文知识
  • 古诗大全
  • 范文大全
  • 诗词赏析
  • 世界文学
首页 > 古诗大全

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

来源:小编 更新时间:2025-02-07

【题解】

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一文是《孟子·公孙丑》中的第一篇。公孙丑,姓公孙,是孟子的弟子。《公孙丑》是公孙丑记录的孟子的言行。

本文中,孟子先提出了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的观点,然后分层加以论证,说明了“天时”、“地利”、“人和”等影响战争胜负的三要素中,“人和”起着决定性作用。并由此推论到治民、治国、治天下不能靠“封疆之界”、“山溪之险”、“兵甲之利”,而要靠“得道”,即实行“王道”、“仁政”。这和他的“仁者无敌”、“保民而王莫之御”、“得乎丘民(民众)而为天子”等思想是一致的。

【注释翻译】

鉴赏分析

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的特点是结构严谨,思维缜密。例如,文章的第四小节在充分论证了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这一论点的基础上,再推进一层,顺理成章地指出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”,两段间以“故曰”相连接。“故”字概括上文,“曰”字总领下文的议论,过渡极为自然。孟子接着指出使居民不迁居并不能靠划定疆界,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,威慑天下并不能靠武力的强大。孟子这段话针对各诸侯国争战的状况,提出自己独特的主张,推出主旨: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所谓“得道”,可视作得“人和”,得人和者,人心所向,望风披靡;失人和者,人心所悖,不战自溃。这里推出的结论一正一反,正反对比,相辅相成,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严谨。

还值得注意的是:从文章末段看,孟子是反对战争的,但却多次提到战争,这是孟子为了迎合诸侯们的心理而打的比方,以便有机会向诸侯宣传自己的“仁政”思想。

本文阐发引申,析理精微,层层深入,显得逻辑性很强;排比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议论气势宏大,感情奔放。

上一篇:《燕昭王·陈子昂》原文与赏析
下一篇:《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·陶潜》原文与赏析
返回列表

随便看看

  • 《丰年·《诗经》》原文与赏析
  • 陈与义《登岳阳楼》原文、注释、译文、赏析
  • 《贺新郎·苏轼》原文与赏析
  • 白居易《舟中读元九诗》原文、注释、译文、赏析
  • 《定风波·一蓑烟雨任平生》原文、注释、译文、赏析
  • 《书愤·陆游》原文与赏析
  • 《在狱咏蝉·骆宾王》原文与赏析
  • 《春愁》原文、注释、译文、赏析
  • 鲍泉《江中望月诗》原文、注释、译文、赏析
  • 《生查子·陈亚》原文与赏析

标签

几日 出去玩 石上 这碗 干了 看完 西洲曲 杂曲歌辞 君泰金 惠子相梁 两则 你对 元日 共十八则 音版 金风 每一件事 邦达 收红包 寄宠人
  • 友情链接
Tag标签大全
Copyright © 2012-2024 wyfood.com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26548号-6
SiteMap